更新时间:
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山东、河南5省(区)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,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。
连日来,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,引发关注。目前河南情况如何?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?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?一文速览。
“今年我们第一次用中国教授教的嫁接方法种西红柿,没想到长势这么好。”在肯尼亚首个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,村民麦克米伦·加蒂里姆·吉托难掩喜悦。当地西红柿种植长期以来深受青枯病困扰,吉托希望这次新种的西红柿能获得丰收。
哈尔滨各区、县(市)创新工作方法,通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按照“边调查、边保护”原则,在新发现的孤山辽金文化遗址设置文物警示牌,并联合该县凤山镇宣传委员开展文物普法宣传活动,坚决遏制破坏新发现文物行为。
王老村位于齐长城脚下的深山处,两侧高山之间有一峡谷小路便是村子唯一通往外界的乡路。这里的地势在古代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称,但交通的闭塞也让王老村发展停滞。面对贫困需要破局,2000年开始,王老村村“两委”开始带头修路,经过大伙的付出,原本松软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,汽车可以通行,同时,村里的急坡修缓,缓坡修平,种植树木,道路两旁多出来4000多亩林场。
作为典型山区县,遂昌村庄分布散落,给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。“条件好的,就集中供水;条件差的,就单村改造;实在没条件的,就在终端净水……不管多难都要想方设法,让全县人民喝上优质水。”遂昌县副县长王庆说。
看着清澈河水缓缓流入新挖的田垄,69岁的肯尼亚农民彼得·奥尼扬戈期待着丰收。中国企业在恩佐亚河下游修建的灌渠大幅提升当地灌溉能力。这是肯尼亚目前最大的灌溉设施,4月完成主体建设后正式通水。今年1月,鲁托总统考察这一灌溉工程时表示,农民利用新基础设施来提高粮食产量,将有助于缓解肯尼亚的粮食短缺状况,也将对该国“自下而上经济转型”作出重大贡献。